大棗

大棗又名紅棗,為鼠李科植物棗樹的成熟果實,以色紅﹑肉厚﹑核小﹑味甜者為佳。
大棗性溫,味甘,含有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B﹑C以及鈣﹑磷﹑鐵﹑鎂﹑鉀等多種礦物質。人們愛吃紅棗,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又甜又香,營養豐富,而且還是一味健脾和胃﹑養心安神﹑補益氣血的良藥。

《食物本草會篡》中記載,久服本品能“補中益氣﹑輕身延年﹑堅志強力﹑除煩悶﹑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其醫療功用,與甘草有許多共同之處。

健脾和胃:大棗為甘溫之品,甘能健脾﹑溫能補氣,
     為調補脾胃之良藥。可取大棗0~20枚,
     煎水,飲湯吃棗,常服。也可配伍黨參﹑
     白朮等藥,以助藥力。

補益中氣:紅棗入心﹑肺﹑肝﹑脾諸經。肺主一身之氣
     心﹑肝﹑脾主一身之血,用於各種氣血虛弱之症
     效果佳良。

補  氣:以大棗10枚,人參3克(也可用黨參10克或太子參
     15克取而代之),黃耆9克,水煎服,每日2次。

補  氣:以紅棗15枚,桂圓肉9克,煎煮或蒸熟,
     加紅糖調食 每日1~2次;或紅棗﹑赤小豆
     各50克,水煮至豆爛 加入紅糖調食,
     每日1次,長期服用。

產後調養:以紅棗30枚(去核),雞蛋2個,生薑5片,
     紅糖30克 煮食,每日1次;或紅棗20枚,
     黃耆15克,蓮子10枚 水煎服(飲湯並吃下
     紅棗﹑蓮子),每日2次。

養心安神:對於七情為病,精神失常,內傷心脾,
     喜笑悲哭不能 自控之臟燥症(意病),
     中醫即以大棗10枚,甘草9克,
     浮小麥30克,水煎服】
     (方名“甘麥大棗湯”,成藥名為“腦力靜”)。

失眠者 :取大棗20枚(去核),蔥白一根(切成小段),
     每晚睡前煮食。

小兒夜啼不安 :大棗56枚,蟬蛻3克,小麥15克,
       炙甘草3克,煎水取汁,加入白糖
       或葡萄糖粉適量,白天以 藥代茶,
       連服三天以上。上症皆由心血不足,
       心神失養而致,服藥可使心神得養,
       神志安定。

止血消瘀:血小板減少的病人,易發紫癜(皮下出血,
     青紫)可常吃生紅棗或單味煎服;或大棗
     10枚(去核),仙鶴草30克,水煎服,每日
     早晚各1次;或大棗﹑ 花生米(連皮)各50克,
     白木耳30克,冰糖適量,濃煎常食,每日2次
     十五天為一療程。
     痔瘡下血,可將大棗250克炒焦,加紅糖
     50克煮熟,一日分 3次服食,連服半月以上。

解   毒:一次性大量生吃紅棗或單味濃煎飲服,
     可解附子﹑鳥頭﹑天雄之毒。瘧疾患者
     服奎寧製品後,往往會產生頭暈﹑目眩﹑
     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若取 大棗10枚
     煎水送服藥片,則不會出現上述反應。

緩 解 性:凡服用瀉藥及其它作用猛烈藥物時,
    配以紅棗服用或另食紅棗,均可緩解
    藥物的烈性,並調河諸藥的﹑寒熱偏性。

預防輸血反應:紅棗20枚(去核),地膚子﹑炒荊芥
       各9克,水煎,於輸血前15~30分鐘
       服下,即可防患未然。

另外,風寒感冒,醫生習慣在疏風解表方劑中加幾枚大棗﹑生薑﹑又取其甘辛發散之義,以調和肌表氣血。

現代研究,大棗加芹菜根煎服,可降血壓﹑降低膽固醇,對於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本品滋膩,宜生痰濕,故凡痰濕積滯﹑痰熱咳喘,小兒食積﹑虫疾,脘腹脹滿﹑齲齒作疼者,均不宜服用,以防助濕生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