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分型與預防食療

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大致分為局限和泛發兩大類。如泛發於全身、浸淫遍體的叫“浸淫瘡";周身遍起紅粟,瘙痒極甚者為“粟瘡";抓之出血的叫“血風瘡";局限一處,發於耳邊的叫“旋耳瘡";發於腿足的叫“濕毒瘡",發於陰囊初起名“胞漏瘡";日久稱“腎囊風"。嬰兒濕疹有乾斂、濕斂之分。但無論所發部位在何處,總以辨證論治為準。濕疹證分兩類四型,重在內因,病因心火、脾濕為主,治分內外,重在內治。

濕疹雖屬皮膚表病,但本病起源於內因,中醫著重於內治,其次輔以外治。內因以心火、脾濕為主,可因心緒煩擾,心火內生,導致濕熱;又由於飲食不慎,脾失健運,濕從內生。濕與熱合,外走肌膚而病生焉。外因是復感風、熱、濕、燥等病邪客於肌膚,內外之邪相搏,充於腠理,蘊結於皮膚而發病。慢性濕疹則多因平素體虛及病久傷陰耗血、血虛生風燥、皮失所養而成。

根據發病的急緩和病程長短,一般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種。

I) 急性濕疹的特點是發病較急,皮損潮紅腫脹,以丘疹、水疱為主,糜爛,滲液明顯;

II) 亞急性濕疹的皮損以丘疹、鱗屑和痂皮為主,僅有少數水疱和糜爛;

III) 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疹演變而成,特點是皮膚增厚,色素加深,粗糙脫屑,苔蘚樣變,常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治療急性和亞急性濕疹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祛風止痒為主;治療慢性濕疹以養血祛風、健脾利濕為主。現代醫學認為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治療主要是抗過敏。

無論急性濕疹或慢性濕疹,應及早找醫生診斷並得到適當的治療,而湯水食療只作輔助參考。
以下介紹常見的四型濕疹:

(一)濕熱型:此系血熱脾濕,浸淫肌膚而成,多見於急性濕疹、脂溢性濕疹以及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期。見以下症狀:發病速,皮膚灼熱紅腫,或現大片紅斑、丘疹、水疱、滲水多,甚至黃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結痂後如松脂。可因瘙癢太甚而皮膚剝脫一層。大便偏乾,小便黃或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帶數。此種類型最多見,治則以清利濕熱為主。

食療舉例:魚腥草糖水

材料:魚腥草3錢,綠豆1兩,赤小豆1兩,生薏米1兩,蜜棗4粒。

製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6碗,用文火煲1小時,煎成2碗,去魚腥草後,加入白沙糖調味服食。每天一次,連服七天。

(二)血熱型:由於內蘊濕熱,外受於風,熱重於濕而成,相當於丘疹性濕疹。證見身起紅粟(以紅丘疹為主),搔破出血,滲水不多,劇烈瘙痒可見搔痕累累,尤以夜間為甚。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帶數。此種類型是熱重於濕,以血熱為主,治則以涼血消風為主,除濕清熱為輔。

食療舉例:生地茅根飲

材料:生地8錢,茅根5錢,馬蹄8粒,冰糖適量。

製法:將馬蹄洗淨,去皮切片,與其餘材料一併放入煲內,加入清水6碗,用文火煲45分鐘,代茶飲用。

食療舉例:何首烏百合湯

材料:何首烏8錢、百合5錢、大棗5個,藏青果2錢。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加入清水6碗,煲45分鐘,煎成1~2碗,飲用。每天一劑,連服五劑。

(三)脾濕型:由於脾失健運,濕從內生,浸淫成瘡。多見於惡急性濕疹或泛發性濕疹,症見:皮膚黯淡不紅,成片水窠(隱在皮膚內的水疱),搔痒才見滲水,後期乾燥脫屑。面色無華,飲食不香,納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黃,或有腹脹等脾胃症狀。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脈緩滑等。此型表現脾虛濕盛,熱象不顯,治以健脾化濕為主。

食療舉例:雲苓白朮湯

材料:雲苓1兩,白朮5錢,黨參5錢,北蓍5錢,龍眼肉1兩,生薏米1兩,紅棗10粒。

製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8碗,用文火煲45分鐘,代茶飲用。

(四)陰傷型:病延日久,長期滲水過多,致傷陰耗血,血燥生風,亦可因長期服用苦寒燥濕之品,或淡滲利濕之品,造成傷陰耗血。多見於惡急性、泛發性濕疹。證見:皮膚浸潤,乾燥脫屑,瘙痒劇烈。主要辨證指標是舌紅苔剝(傷陰),或舌淡苔光(耗血)。見到此證時,用滋陰除濕法治療。

食療舉例:紅棗黑豆粥

材料:紅棗60粒(去核),黑豆1兩,麥芽5錢,淮山5錢,玉竹5錢,粳米1兩。

製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加適量清水共煲成粥服食,每天1~2次,可經常服用。

【飲食宜忌】:濕疹是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某些食品如奶類製品、蛋類、魚、蝦、蟹類亦可誘發。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濕熱內蘊所致。因此,平時應少吃辛辣、有刺激性及油膩熱性食品;應多吃些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素食,如綠豆、冬瓜、薏米、芹菜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