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藥食兩用 百利無害
茯苓藥食兩用已有3000年歷史,《神農本草經》中有詳細的記載,「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它具有滲濕、健脾、寧心、益智等功效,可用於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心悸、眩暈等病的治療。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茯苓含有茯苓聚糖、乙醯茯苓酸、脂肪、卵磷脂、蛋白、蛋白質、果酸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茯苓屬多孔菌科真菌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主產於湖北、安徽、雲南,野生者以雲南質優,亦稱雲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它一身都是寶,茯苓菌核生長中天然抱有松根者稱為茯神,為寧心安神之聖藥,專用於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健忘等;黑色的外皮為茯苓皮,是利水消腫不傷正的良藥;還有赤茯苓、茯神木等,各有妙用。

日前,以茯苓為主組成的中成藥有40餘種,它雖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但通過健脾祛濕、開心益智、化痰逐水等作用,延緩人的衰老進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養生要藥。特別是它的食品身分,更是家傳戶曉,茯苓糕、茯苓餅、茯苓粥、茯苓粉,深受現代人的傾愛。

蘇晶博士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部


中藥茯苓在食療中的應用
茯苓原產於中國雲南、貴州等地,故又稱雲南茯苓簡稱「雲苓」。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於松樹根上。具有健脾滲濕、安神寧心、保健益智、抗衰美容的作用。對某些腫脂細胞有抑制作用,並有降低血糖及利尿的作用。臨?上常用於脾虛泄瀉、消化不良、心悸失眠等症,現介紹幾則雲苓在養生保健方面的幾個湯方及食用方法:

一、雲苓參蚧湯
雲苓5錢、花旗參3錢、蛤蚧一對、核桃肉3錢、生姜片3錢、瘦豬肉半磅。將瘦豬肉出水,藥物洗淨,共同放入煲內,加清水8碗,煲2小時,全家合用。
本湯方,益氣健脾、補腎壯腰、潤肺定喘,適用神萎乏力、納容不香、腰膝酸軟、咳嗽氣喘,飲此湯忌海腥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

二、茯苓糕(餅)
雲苓1兩、淮山藥1兩、白蓮肉1兩、茨實1兩、粳米2兩、糯米1兩、白糖適量。將上述諸品研末磨粉,加適量白糖拌勻,加適量清水蒸糕食用,或調成糊狀,以微火在平底鍋內攤烙成薄餅。
茯苓糕(餅)如民間傳統小吃,在清朝曾為宮廷御品,具有開胃助消化,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祛濕消滯。老少咸宜,久病初產都可。

三、茯苓粥
茯苓5錢、粳米3兩,將雲苓研細粉,同粳米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供早晚餐服用。
利水消腫,簡單易行,四季適用。

徐成榮中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