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中醫早已指出,豆腐具有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生津潤燥、補虛養血之功效,適用于赤眼、消渴、瀉痢等。根據「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理論,豆腐製成菜肴可以防治多種疾病,如葱白、淡豆豉和豆腐湯可治感冒;木耳燒豆腐可治便秘;蘑菇炒豆腐可降低血脂;薺菜拌豆腐能降低血壓。據測定,每100克豆腐含鈣量爲140至160毫克;豆腐中蛋白質含量爲45%左右,脂肪含量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爲30%左右;豆腐同時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

目前研究還證實,豆腐有抗氧化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系統被氧化破壞,還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而豐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在健腦的同時,豆腐中的豆固醇還抑制了膽固醇的攝入。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大豆還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特別是大豆富含的异黃酮被認爲是最理想的抗癌物質。專家初步判斷認爲,亞洲國家結腸癌患者較少,可能與吃豆腐、喝豆漿有關。

豆腐最大的優點是一般人都可以食用。豆腐中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還要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對齲齒或胃腸能力降低的人,豆腐是最理想的食品。豆腐中所含的脂肪是植物性的,不含膽固醇,也是動脉硬化和心臟病患者的美食。另外,豆腐含碳水化合物極少,最適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以及婦女保健美容食用。對于腦力工作者和經常加夜班的人也非常適用。

豆腐的最佳搭配

NO. 1 豆腐+魚取長補短豆腐所含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魚缺乏苯丙氨酸,豆腐和魚一起吃蛋白質的組成更合理,營養價值更高。

NO. 2 豆腐+海帶避免碘缺乏豆腐里的皂角苷成分,好處是促進脂肪代謝,阻止動脉硬化發生;但易造成機體碘缺乏,與海帶同食可避免這個問題。

NO. 3 豆腐+蘿蔔避免消化不良豆腐植物蛋白豐富,但多吃可引起消化不良,蘿蔔有助消化之功,與蘿蔔同食,此弊即可消除。

豆腐最適合什麽時候吃

豆腐的藥用價值比較高,尤其適合春夏吃。因爲春夏肝火比較旺,應少吃酸辣、多吃甘味食物來滋補,豆腐就是不錯的選擇。它味甘性凉,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下火的功效,可以消渴、解酒等。

由于各地口味不同,做豆腐的花樣豐富,豆腐腦、豆腐乾、豆腐皮、南豆腐、北豆腐各有各的特點,成都的「麻婆豆腐」,口味麻、辣、鮮、嫩、燙,春夏食用能使人食欲大振;東北的「素鶏豆腐」,含優質蛋白,低熱低脂,更易爲人體吸收,色澤美觀,五香味濃;沿海一帶的「蛤蜊杏仁豆腐」,蛤蜊滋陰明目,杏仁止咳潤腸,再加上豆腐的清嫩軟滑,味甘爽口,是春夏滋補的一道好菜。

吃豆腐有哪些「壞處」

豆腐縱有千百種好,吃時還是有些「忌諱」。由于豆腐的原材料大豆,含有皂角苷,雖然能預防動脉粥樣硬化,但也能促進體內碘的排泄。長期大量吃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

此外,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食用過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每次以100克爲宜。



吃過量豆腐會危害健康。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或常有遺精之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最近,美國醫學專家還研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後者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易於沉積於動脈壁上,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因此,食豆腐也應適量,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不要過量。老年人、腎臟病人、缺鐵性貧血病人、痛風病人、動脈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別是痛風病人要少食。


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