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中醫療法與調理

  常聽長輩們說:「女人月事要順,才會長保青春美麗」,可是許多女性卻常常要忍耐著每個月來報到一次的生理痛,更是許多小女生進入青春期之後的夢靨!嚴重的痛經可能影響作息,必需向學校或公司請假,增添生活上的不便。痛經的主要表現是週期性的經期前後下腹疼痛,多發生在經前或行經第一二日,疼痛多為脹痛、絞痛、墜痛,也可能放射至腰骶、陰道、肛門等,當疼痛劇烈時可伴隨腰酸、頭痛,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冷、暈厥,甚至嘔吐、腸脹氣等,經血流暢時疼痛即逐漸減輕。

  痛經主要可區分為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亦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較常發生於青春期的少女,尤其初潮來臨的一二年,但亦可見於年輕的婦女;繼發性痛經是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黏連、子宮肌瘤等,其疼痛從經前一二週開始,也有持續至經期結束者。痛經的成因主要是子宮內膜中前列腺(prostaglandins)分泌增加,子宮肌肉張力及收縮增加,並降低了子宮內的血流,痛經的婦女血管的收縮也較強。原發性痛經主要根據病史及骨盆腔檢查無異常來區分,續發性痛經則需進一步藉助超音波或腹腔鏡的檢查。一般的痛經治療是熱敷休息,並服用止痛藥,如有器質性病灶才需針對病灶治療。

  中醫對於痛經的看法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所謂「不通則痛」的道理,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歷代醫家對此有精闢見解,例如《傅青主女科》認為主要病機有肝鬱、寒濕、腎虛;《醫宗金鑑》指出病機為氣滯、血凝、胞寒、血虛等,但還是要依據其見證區分寒熱虛實,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華所在。臨床上可大略區分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三型。

  「氣滯血瘀」型痛經多見於精神壓力較大、緊張易怒者,常見經前或經期下腹痛,血色暗或有瘀塊,伴有胸脅或乳房脹痛。中醫治療以理氣、行瘀、止痛為主。經期時泡冷水、喜飲冰品、淋雨受寒等,造成經行下腹冷痛,延及腰脊酸楚,遇熱得減,則是屬於「寒濕凝滯」型痛經,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還有從月經期間直到經期結束都覺得下腹隱隱作痛,且有下墜感,痛喜揉按,腰腿酸軟,經水色淡質清者則屬於「氣血虛弱」型痛經,是因體質素虛,或大病、久病而氣血兩虧,衝任俱虛,治療以補氣養血,調攝衝任為主。痛經的原因有很多種,因個人體質、生活方式的差異,疼痛也有輕重之分,反覆發作的嚴重經痛,會影響工作與學習,應當加以適當的檢查,避免因病理的變化而延誤治療時機。

  針對痛經的生活調理,勿過度緊張忙碌,儘量放鬆心情。避免久站或過度勞力的工作、劇烈體育活動,勿以冷水洗浴,熱敷及休息也是緩解經痛的好方法。飲食方面,經前勿攝取過量鹽份、辛辣刺激性食物、含咖啡因食物(如咖啡、茶、可樂),生冷寒涼的食物、瓜果等。

  保健茶飲方面
玫瑰舒鬱茶(柴胡一錢、玫瑰花三錢、薄荷五分、枸杞子三錢、洛神花一錢、蜂蜜),適用於平日精神壓力較大,個性易緊張者;

黑糖薑棗茶(黑糖、生薑、紅棗)適合一般型及寒濕型痛經;

益母桂圓茶(益母草三錢、桂圓二錢、山楂二錢)適合痛經且挾有暗褐血塊者,以上三種都是調理通經的飲品,但是感冒發燒、容易口乾舌燥、便祕以及帶下分泌物較多、陰癢的人則不適合飲用。至於中將湯、四物湯是否能用於痛經的調理,則是建議請醫師依個人體質,加以處方搭配較為合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